线上买球入口· (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欢迎您!

详情信息

首页 > 详情信息

“基于儿童视角的乡贤文化课程构建的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9年6月21日]

线上买球入口· (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201812

一、研究背景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小学教育必须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正确处理义与利、公与私、他与我的关系。我们昆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至今,乡贤辈出。在古代,有明清之际的爱国学者、思想家顾炎武,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元末明初戏曲家、昆曲鼻祖顾坚等;在当今时代,有担任过联合国副秘书长的金永健,航天英雄费俊龙等。他们身上彰显着各种传统美德,以乡贤美德为核心形成乡贤文化,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发掘乡贤文化的德育价值,有利于小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三级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占总课时数的百分之十到十二。学校依托本土乡贤资源,自主研制并开发校本课程,不但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还有助于促进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提高自主建构课程的能力,能更加个性化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学校德育机制的需要

沿海发达地区的小学教育,如何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此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探索。2012年初,苏州教科院承担了江苏省中小学第九期教研重点课题——《地方性知识观下中小学乡土德育校本课程研究》,线上买球入口· (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其中《利用昆山乡贤文化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子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昆山乡贤文化丰富的教育内涵,体验到学校自主开发地方性课程的优越性。然而,如何进一步克服把德育教材当作“符号知识”在教室里空对空的传授的缺点?如何利用乡贤文化资源创设德育情境、开展体验活动?这需要我们从全新的儿童视角进行新的探索,我们将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让儿童参与德育课程建设,转变学生的习得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乡贤

“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博于世者谓之乡贤。”[1]“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指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敬重的人,是国家对有所作为、德高望重的官员,或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垂范乡里的社会贤达的尊称。我们所研究的“乡贤”是指昆山当地从古至今,在品德、才学等方面,为乡人所推崇敬重的人,如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人物。

(二)乡贤文化

当前对“乡贤文化”一词的理解大多采用王泉根的界定,即“乡贤文化通常是县级基层地区研究本地历代名流时贤的德行贡献,用以弘文励教、建构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与教化策略”。[2]乡贤文化是区域文化的精华,是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凝固于一乡百姓血脉深处的情感基因,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其中的德育价值尤其值得关注。我们所研究的“乡贤文化”是一种以昆山乡贤为核心,弘扬乡贤德行发挥乡贤育人作用的文化。我们将重点探讨乡贤文化的德育价值:以“乡贤”之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以“乡贤”之孝,培养学生孝顺意识以“乡贤”之俭,敦促学生节约行为以“乡贤”之勤,促使学生勤奋学习。

(三)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是通过关注儿童以自己的视角发出的声音来探索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世界。其中,倾听儿童是实现儿童视角研究成功的关键,不仅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倾听儿童的声音,在数据的收集上也要重点关注儿童为自己的世界提出的合理而有价值的观点。将“儿童视角”纳入教育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改变了习惯上仅仅从教育者的角度研究教育现象的做法。[3]在本研究中,“儿童视角”是指坚持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角度选择适合儿童学习的乡贤文化课程内容,建立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课程实施途径,采用贴近儿童生活、凸显儿童主体的课程教学方法,建立以提升儿童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评价方式。

(四) 基于儿童视角的乡贤文化课程构建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昆山本土先贤的优秀文化资源,建设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课程。贴近儿童生活,凸显儿童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课程构建中,感受昆山乡贤文化魅力,提高语言素养和文史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培养文化自觉,全面提高核心素养。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十七世纪乃至更早,许多欧美国家就都很注重对乡贤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法国巴黎有先贤祠,又名伟人祠,是一座国家级的先贤祠,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

国内在对乡贤文化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大成效的,当推浙江省上虞市,当地于200116日成立了“浙江省上虞市乡贤研究会”。他们的乡贤文化作了很多研究和社会推广,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上虞市多所学校在乡贤文化研究领域也走在了前列,并已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而在我们昆山,也有一批学者、文人对昆山人文历史颇有研究,对昆山乡贤人物如数家珍,在《昆山文化研究》刊物上也时常有昆山乡贤研究的专题文章……近几年,也有部分学校开始研究乡贤文化的育人价值,并将乡贤文化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如昆山市一中成立了顾炎武思想课程基地,昆山市开发区高级中学建立了朱柏庐治家治学思想课程基地,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开展了诵读经典诗文传承治家文化的实践研究,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开发了“三贤讲坛”的品质课程。通过浏览文献与交流学习,发现昆山地区关于乡贤文化与校本课程结合的研究正在从理论研究逐步向实践研究过渡,但研究的乡贤人物比较单一,数量较少,内容尚浅,还未成体系,且大都站在成人的角度,从成人的视野去开发、实施课程。

本课题提出“基于儿童视角的乡贤文化课程构建的研究”,期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昆山乡贤文化与课程建设深入融合,利用本土乡贤文化资源创建特色课程,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在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增进学生的家乡情怀,提高德育的人文情怀。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1. 丰富学校德育资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我们探讨乡贤文化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对于丰富学校德育资源,提升德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让儿童参与德育课程建设,转变学生的习得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开发特色课程,创新校园文化。

本课题从全新的儿童视角切入,着眼于乡贤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感受乡贤文化魅力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语言素养和文史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道德认知,培养文化自觉,形成对经典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见闻,陶冶学生情操,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3.传承本土乡贤文化,提升师生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学校依托本土乡贤资源,发掘乡贤文化的德育价值,自主研制并开发特色文化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有效提升他们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人”的迫切意愿;有助于促进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提高学校及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理性目标:依托昆山市深厚的“乡贤文化”积淀,在打造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开发独特的乡贤文化特色课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系统构建目标递进、内容衔接、手段方法互补的“乡贤文化”课程体系。

实践目标:树文化自信,铸中国灵魂,唤起学生对“乡贤文化”的敬慕之情和高度认同,有效内化为具有“贤人”特质的意志品质和思想情感,外显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人格。

(二)研究内容

1.乡贤文化课程目标的研究

1)学生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昆山乡贤的认知现状和兴趣点,并以此为起点,开展研究。

2)课程纲要编写的研究。课程纲要是概括性、纲领性、一致性地回答一个学期某门课程四个基本问题(即: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课程要素)的课程方案。我们将组织老师编写以“知贤、敬贤、学贤、践贤”为主题模块的《乡贤文化课程纲要》,以此展开乡贤文化课程目标设置的研究。

2.乡贤文化课程内容的研究

1)昆山乡贤资源的调查研究

“ 孝”“俭”“勤”四个角度搜集、整理昆山乡贤文化资源,挖掘育人价值。

2)乡贤文化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段按主题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德育校本教材,摸索一套实施德育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引领学生走近乡贤、了解乡贤、颂扬乡贤、学习乡贤。

3.乡贤文化课程实施的研究

1)环境课程建设的研究

我们将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一是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昆山乡贤的人物照片、事迹介绍。二是校外橱窗宣传学生学习乡贤文化课程的成果,并定时更换。三是布置乡贤文化展览馆,集中展示昆山乡贤的优秀事迹和传世作品以及学生学习课程完成的优秀作品。四是在校园里放置乡贤人物雕像及故事情境雕塑,从小处着手,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乡贤文化氛围中。

2)学科课程中的渗透研究

我们将每学期利用八周时间,在三至六年级的综合实践课中实施乡贤文化课程,以保证课程实施的时间。同时,我们也将着力挖掘乡贤文化与语、数、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结合点,将乡贤精神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巧妙渗透。

3)课程主题活动的开发研究

我们将突出儿童本位,以贴近儿童校园生活的文化主题活动为儿童成长注入正能量,组织和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以“知贤、敬贤、学贤、践贤”为主题的活动。如:听乡贤故事、诵乡贤诗文、观乡贤展览、书乡贤名言、画乡贤人物、讲乡贤事迹、做乡贤手工、演乡贤戏剧、效乡贤行为。

4.乡贤文化课程评价的研究

我们将尝试用自我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五、研究思路与过程

(一)研究思路

首先,在省、市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成立课题研究组,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具体落实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其次,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论证与指导,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第三,加强学校与当地文化机构、单位的德育基地协作关系,(顾炎武纪念馆、费俊龙航天活动展示厅)等,有效推进课题研究。

第四,以全员育人的理念,以课题组为突破点,采取学校整体推动的策略,以点带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骨干教师的优势,进行子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得到落实。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81月—201810月)

1)学习课程构建的相关理论,查阅书籍资料,寻找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同类研究的现状,努力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材料。

2)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讨论课题方案的可行性,初步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撰写开题报告,研讨实验方案,组内成员撰写开题计划。 

4)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2.实施阶段201811月—20228月)

1)分解课题,落实研究。将主课题分解,并分配到各课题组进行研究。

2)制定计划,及时总结。每学期初各课题组都制定研究计划,并开展各项研究活动,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每学期末都认真做好总结,在总结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

3)明确主题,搜集资源。根据“忠、孝、俭、勤”四个主题,寻找相对应的乡贤人物与故事,引领学生在综合实践课堂上开展主题式研究,学习乡贤的品质与精神。

4)制定纲要,实施课程。各课题组根据研究内容制定课程纲要,并有效实施。

5)编写教材,教学实践。组织低、中、高语文老师在充分的资料收集、学习、梳理后,编写《走近乡贤》校本教材,并开展课堂实践研讨、展示活动。

6)有效结合,活动育人。将“乡贤文化”与学校的阅读节、诵读节等活动结合,在活动中增进学生对乡贤的了解,激发对乡贤的崇敬之情,实现乡贤文化的育人价值。

7)举办活动,交流展示。通过举行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中期成果展示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阶段性实验成果,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总结阶段20229月—202212月)

对照课题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分析反思,完成各项成果资料汇编工作,撰写结题报告。将成功的经验以各种形式在面上推广。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重点在方案制定、理性论证阶段运用,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之中也经常运用,旨在研读乡贤文化、课程构建等有关的研究论文和研究论著,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指导和鉴别我们的课题研究,也以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去鉴别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中,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寻求丰富的背景理论和明确的发展路向。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昆山乡贤的认知程度,调查昆山乡贤资源,及时调整研究工作思路。

(三)行动研究法

组织和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以认知学习、社会实践体验、观察思考、体验感悟为教育手段的“乡贤文化”教育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读、讲、演、赛”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做乡贤”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昆山乡贤的育人功能。